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
听到这句话时,我就很感动。他说到我们每个武汉人的心坎上了。
今年2—4月,我响应单位的号召,也走进社区亲历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刚开始我是做后勤、做统计、做宣传工作的,每天翻看同事们的工作数据、工作照片,听着来自第一线的报道,十指不停地码字,怎么也码不完。
我想,很多人不曾体会到我这种——素材太多的感觉。
我每天3份报表、几十张照片处理、1份报道、1份宣传稿、1个视频剪辑,只恨时间不够用。
也许是被那种热血朝天的干劲和勇气带动了,我终于也去了社区第一线,带上口罩和酒精,拿起体温枪,和大家一起奋战。
我是第一次体会到了我们武汉人那种特质。
虽火气冲、脾气暴、说话也难听,但真的特别热情,特别有勇气。
最近正在热播的《在一起》,真的拍得很好,很多都是来源于真实的场景、真实的人物。演员们演绎的也很到位。
我想全国的观众一定也和我们一样,看一次哭一次。
虽然不愿再次经历这样的苦难,但我亦是觉得这是值得铭记的———武汉老百姓的抗“疫”群相。
疫情期间,有几件让我感动的小事。
一是,我们驻守的小区外有个牛肉面的门面。
疫情期间,门面一直关着。
一直到武汉解封的那天,老板回来了,他打开门,我跟了进去。
一阵恶臭传来,原来老鼠咬断了门面里冰箱的电源,老板价值3万元的牛肉全部坏了。老板只能全部丢掉。
我想安慰老板,老板却像没事人似的,反而安慰我道:“只要人活着就好。”
二是,我们在那值守,99·9的居民都是很支持我们的。
下大雪的时候,会有老爹爹给我们送来煤炉子给我们取暖。
夜晚值守的时候,也会有居民悄悄给我们住的帐篷里放苹果,塞饮料。
还有我们正在给居民量体温的时候,会有中年男子突然给我们鞠躬,感谢我们的守护。
居民们对我们的信任,我感觉其实是对国家的信任。
其实我只是一个企业的小小员工,但我对于居民来说,不仅仅是这样。
他们会主动来询问我各种政策,亦会有一些担心需要我来解答。我也仅仅只是传达新闻媒体上官方的新闻,官方的报道。
顶多在他们还不是很理解的情况下给予他们一些详细的解释、或者安慰。
但他们听完,都是非常、非常的感激。
现在抗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我也回归了我的正常生活。
在国庆之际,我想写一篇纪念文章,恰巧正在连载,发现正应景。
最近发生太多,于世界,于国家,于家乡,于家庭,于个人。
平静的时候,特别怕死。
气恼的时候,却劝自己,死了,连痛苦都感觉不到了,这是多么无趣啊,还是活着吧!
那么多革命先烈舍弃他们宝贵的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我们没有资格去浪费,没有资格!
我是真的很爱我的国,虽然我没有优美的文笔,但我有真挚的情感!
我希望尽可能地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真”的哪,“实”在哪,就只能读者自己来找出处了。
我仍记得我高中的历史老师。
虽然我记性不好,老记不住地名或者知识点,但他每次要上新课时,总会提一个问题,然后点我起来回答。
我总是胡侃一番,但他终是能从我口里得到他新一课的关键词,然后郑重地写在黑板上,再开始讲他的历史故事。
我想,历史不光是永远铭记,而是读史明智,前人踩过的坑我们就不用踩了,这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外国人可没有。
我们中国人擅长博采众长,只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然后变成自己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中国人也敢于尝试,摸着石头过河也是我们的方式,错了不怕;错了,我们改;谁还不犯错?!
我找了一地的地方史,询问了一些长辈,竟然发现,不是没有素材,而是很多素材,每个人都有精彩的故事,甚至比我以前所看的、电视都精彩。
但总有些东西是不便和盘托出的;有的是,有的是伤痛,有的是恨。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副历史画卷。
每一个人都值得尊重!
我想,这就是我们写的意义所在:
我讲的不是哪一个人的故事,而是我们大家的故事。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里面有影子。
他她们是代表我们每一个人。
却又不是我们每一个人。
述说不能说的伤痛!
铭记改铭记的!
最终,
我们终将活回我们自己!
我将我正在连载的言情作了一定的修改。
在写到抗日战争,我又想起了终南山院士的这句话。
翻看那时的历史、那时的照片,热血在我身体里涌动……
在这里我要说:
我一定尽力站在我文中“三姑娘”的视角,让大家也一起来感受。
除了感受她的成长,更是透过她,感受在那个时代,我们这座城,人民的勇气和力量!
文中旁白除已标注出处或作者的部分,其他部分引述自《湖北通史(民国卷)》、百度百科等其他公众媒体资料。
人物及事件均为杜撰,其中,在写到三姑娘落难后的遭遇时,《生死场》(萧红著)给了我很多灵感。
最后,愿这个穿着言情外衣的历史现实故事能让更多的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