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做就做,她首先让人寻来了帮忙做出改良面包的厨子——孔家娘子,她之前对这位跟她一起进京的孔家娘子一点儿印象也没有。
这位孔家娘子是个少言的性子,但余筱影一跟她提心,她便变得多言起来,直到发觉被余筱影一直盯着看,这才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余筱影苦思了一整天,终于将自己能想到的点心都整理了出来,绝大多数只描述出了个样子和味道,小部分写出了做法。
当然,做法也是凭记忆写的,完整度不做保证。
为了让孔娘子举一反三,她还在最前面总结了一下这些点心的共同之处,自有识字的人转告她。
之后是加梅子、杏子或是桑葚,就由着她自己想办法了。
至于其他人手,自有万能的石夏来帮忙,她有时都觉得石夏是自己的小厮了。
等到两个小家伙再次上门时,她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就能过段时间开业了。
而两个小萝卜头之所以这么空闲,用她的话来说,因为他们两个年纪小,被放了“暑假”。
她的心思不在点心铺子上面,便对着两人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三人各取三成,剩下一成分给铺子里的人,平时若是有人想出了什么新花样的点心,就从我那三成里出。”
两个小家伙相视一眼,齐齐摇头,“那怎么行?我们又没有做什么。”
余筱影托腮看着两人,道:“怎么没有做什么?我要出京了,到时铺子里出了什么点心,你们就帮我尝尝口味。”
“再说,我认识的人又不多,也就只有你们能帮忙了。”
她故意把自己说得可怜兮兮,两个孩子果然“上当”,闻言便表示自己义不容辞,等到新点心出来后一定天天都帮忙尝。
等到把两个孩子送出门后,她又细化了一下作坊的章程,相比点心铺子,她对这个更感兴趣一些。
三日的时间一闪而过,考虑到要随着牧老先生在山野间行走,余筱影一行的穿着打扮都很利落,看着也就是普通富贵人家的孩子。
后面跟着的有护卫和几辆马车,外人看来就是一个出行的小型商队。
牧老先生不耐烦看到众人送行的场面,一早就神神在在地等在了京郊二里处。
等到两行人汇合后,车队这才行得快了些,不过天气太热,索性边看景边赶路,倒也勉强算得上自在。
逢到中途休息时,牧老先生便会拎着他的小锄头去周围走走,有时余筱影带着孙嬷嬷也会跟上去。
魏如玖和孟嘉晏都是第一次出远门,俱是像是出了笼子的鸟。
大队伍一停下来,两人就跑个没影,等到队伍出发快要出发时,两人又会准时出现。
一路走走停停,路上并没有什么发现,这本就在意料之中。
这日,一行人正行在路上,余筱影拨开帘子,正巧看到旁边同行的一辆马车。
等到她看清赶车的人是谁之后,只得感叹一句这就是缘分啊。
旁边车上的人很快也发觉了这边的情况,车里坐着的妇人开口道:“旁边车里的那姑娘怎么老往我们这里看?”
老者优哉游哉地赶着马车,闻言轻捻胡须,懒懒地开口:“许是认错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