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妙笔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征战岁月 > 第二百一十八章 山海关

第二百一十八章 山海关(1 / 1)

士兵的战斗意志一旦减弱,就离覆亡之时不远了,从山海关赶到的一支队两个大队,共计五千多人加入战场,这支生力军的加入,更让被围困在海滩的鬼子们军心浮动。

所有的外援断绝,后退是茫茫大海,前进是密如暴雨的子弹,不要钱似的猛砸过来的炮弹,这伙企图立功的鬼子,陷入绝境,这就是轻视血手团战斗力的结果。

面临绝境的鬼子,好转了许多。

他命令部队,不在葫芦岛停留,全军立即出发,赶往山海关,占了这么大的一个便宜,鬼子不红眼才怪呢?要是出动大批飞机,自己可就吃亏了。

部队还在行军途中,接到在山海关执行警戒任务的,袁景豪和佟巴图联合发来的电报,电文称,葫芦岛战役打响后,未见关内鬼子前来增援,倒是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大汉奸殷汝耕的部队,出动了一个保安总队,约有一万人,现正在山海关南部海阳一带修筑工事,与我军形成对峙之势,有阻挡我军入关的意图,因指挥部没有作战命令,固未发动进攻。

奉天,关东军司令部作战室,南次郎和西尾修造,相对而坐,默默无语,桌上放着几份刚刚接到的电报,陆海空三军联合进攻,收复锦州的战役,彻底失败了,辽东半岛增援部队,全军覆没,无一生还。

付出九架飞机,一万两千多名士兵生命的代价,结果是给血手秋离送去一大块肥肉,南次郎的胸口隐隐作痛。

根据情报部门送来的,潜伏在锦州的特工发回的情报,血手团的部队,并没有长期占据锦州的打算,在对锦州大肆掠夺,疯狂抢劫后,放弃锦州,在葫芦岛重创我皇军,并未停留,全军南下,进入山海关,意图很明显,匪军即将进入华北地区。

南次郎看着情报和几封电报,脑子乱成一锅粥,他的部队,还在距离锦州天的路上,拼命的往锦州跑,就算收复了锦州,没有经过战斗,没有抓住血手团的主力部队,这样的收复,是自己的胜利,还是血手秋离的胜利?

凭着血手秋离的一贯作风,南次郎可以想象得到,收复的是个什么样的锦州城,如果有可能,这个可恶的支那人,会把锦州的地皮都运走。

回想起和血手秋离作战的这几年,没有成建制的歼灭过血手团的任何一支部队,哪怕是一个中队,反倒是精锐的关东军,屡遭败绩,被整个师团、整个旅团、整个联队的歼灭,至于其他的零星损失,都没法计算,十几万大日本帝国的忠勇将士玉碎,这一切,都是拜那个恶魔般的支那人,血手秋离所赐。

自己还要向海军和航空兵解释,此次葫芦岛之战失利的原因,还要想办法收复因为抽调兵力,而造成的防守空虚,被抗联趁机钻了空子,丢失的各地据点,这么多的兵力缺口,兵员从哪里来?自己已经恳请本土增兵了。

想想陆军和海军的矛盾,大本营那些高级将领的目光,天皇陛下阴冷的表情,南次郎喉头一甜,眼前金星乱冒,猛地喷出一口鲜血,昏迷过去,鲜血溅到了身后写着“武运长久”四个字的条幅上,这位关东军最高司令官,手握几十万重兵的陆军大将,这次是真的病倒了。

昏迷前的一刹那,南次郎竟然又一种解脱的感觉,但愿血手秋离是真正的进关到华北,自己的苦恼也就没了,剩下的事情,让那个帝国华北驻屯军司令,香河司月头疼去吧!

唐秋离接到电报后,有点儿哭笑不得,殷汝耕是不是吃错药了?在华北的鬼子都没动静,你一万多伪军能成什么事儿?

细想想,他倒是理解了殷汝耕的心思,冀东是这个大汉奸的地盘,自打一九年十一月份成立后,这个汉奸尝到了做土皇帝的甜头,身后有大日本帝国这个大靠山,自己手下有枪有人,南京国民政府默认,北平的宋哲元不敢动自己半个手指头。

统治着河北省四分之一的面积,管辖二十多个县市,聚敛着河北全省百分之二十二的财政收入,治下六百多万人口,感觉相当的爽,关起门来,小日子很滋润。

现在,自己几万人的部队,涌进山海关,下一步就要踏进冀东平原,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殷汝耕能不着急吗?和自己拼命的心思都有,要不然,也不能把家底儿都用上了。

唐秋离到山海关后,并没有急于进攻殷汝耕的伪军,下一步就要进入华北,到一个全新的地区,一切都要慎重考虑,目前,华北的鬼子,意图不明,对于自己在锦州到山海关一线,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没有反应是不可能的,现在,鬼子竟然按兵不动,很反常!

尾追自己的关东军,离着还远,累吐血也跟不上,部队在此停留,静观其变,好采取下一步的行动。

他给黄崖洞的刘铁汉发去电报,通报了锦州和葫芦岛之战的战斗结果,刘铁汉回电热烈祝贺,并对指挥长的指挥艺术大为敬佩,但是,他也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他始终认为,主力部队进关,走南下总队的路线,是最恰当的,走锦州到山海关一线,部队要冒的风险极大,很有可能被日军合围在该地区。

因为这条路线,敌情复杂,充满变数,两场战斗虽然大获全胜,并不代表以后对指挥长盲从,唐秋离看完电报,心里很感动,这老兄,是个真君子,能有这样的副手,是今生之幸运!

他给后勤部长张全单独发出一份命令,要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黄崖洞的后勤建设和采购上来,尤其是粮食,数量越多越好,按照十万人的部队两年用量来储备,其他的军需物资,也要大量采购,不要怕花钱,他可知道这位后勤部长,那是出了名的抠门儿!

然后,又给在美国的朱紫轩老人和莱迪发去密语电报,要求他们抓紧生产索米1931式冲锋枪,要在一九三六年十月份之前,生产出三万支,分批运抵天津港口,这个数量,比原来给莱迪的任务,整整多出一倍,不知道莱迪接到电报后,是不是要抓狂?

忙完这些事情,唐秋离登上山海关城楼,山海关,又称“榆关”,为明长城的东端,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位于华北与东北的交界处,北倚群峦叠翠的燕山,南襟烟波浩淼的渤海。是中原与东北少数民族政治、经济交往的交通要道,成为兵家必夺争的战略要地。

两汉时期,设置临榆县。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此筑城建关,始称山海关,成为扼东北、华北咽喉要塞的军事重镇,因地势险要,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明末女将军秦良玉镇守过山海关。

一览无余的东北大地,展现在唐秋离的眼前,那是他战斗过的地方,多少英勇战士的鲜血洒在白山黑水、千里沃土上,尤其是他的爱人、还有那未出世的孩子,永远留在那块热恋的故土,还有他永远牵挂的爹娘。

山海关,不单单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道心理分界线,从此入关,过去的一切,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苍白了记忆,唯有心底永存的爱恋,历久弥香。

别了,我的故乡,别了,我的亲人和爱人,唐秋离泪流满面,流淌的泪水,是在祭奠那永不复归的青春之恋,身后,是几万战士隆隆的脚步声,由此,兵锋所指,华北大地,京津要冲!

(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解构诡异全文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超能暴乱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皇家娱乐指南 红警之崛起南洋 温柔坠落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绝对征服系统 大唐无双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