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妙笔阁 > > 科举出仕(士) > 172 第 172 章

172 第 172 章(1 / 1)

就如同小麦有春小麦和冬小麦一般,红薯的种植亦会根据地域和气候的差异,而有春薯、夏薯和秋冬薯之分。

北方种春薯,中南部种夏薯,沿海南方种秋冬薯。

羊城属于回归线以南的沿海南方,属于秋冬薯区。因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热多雨,理论上四季皆可种植红薯。但因要与其他作物轮种,应以秋、冬薯为主。

如今农历九十月份,正是种植冬薯的时候,到明年夏天时就能收获了。

黎池仔细地指导过了老农一家如何种植红薯,回去商贸司几天之后,又乘船去了一趟莲花港,确定了他们已经在育薯秧。

之后闲来无事时,隔上个十天半月,黎池和桓茗他们就会坐船渡江,去莲花港老农家的地里看一看,确保红薯的种植在正常进行。

又是一年春节至,已经贞文二十六年了,黎池一行人,依旧未能回京。

元日正月初一,是属国朝臣朝拜的大朝会之日。公务在外或任职在外的官员,因来不及回京或无法走开,就应聚于当地衙门、官署,向京城的方向叩拜。

正月初一这天,黎池带着桓茗和一众御林军,并未去布政使衙门,而是就在商贸司官署前的广场上,向北方京城的方向行了礼。

商贸司的海贸旺季是在夏季,那时自然是人声熙攘、客似云来,春秋两季也还有一些来得早、走得迟的商队,但冬季真的确确实实是淡季。

吃喝一条街上的商家,在进入腊月之后,就陆续地关了门,早早地回家过年去了。围绕着商贸司,百姓商人自发开设的客栈、饭馆、酒楼这些,也不例外,甚至还要关得更早些。

因此,偌大一个商贸司,甚至是偌大一个番禺港,竟只剩下黎池他们,以及守卫的兵士。

天地间仿佛空空荡荡的,冷冷清清的……甚至都不见一缕烟火气,更别说热热闹闹的年节氛围了。

若是哪个思绪纤细的多愁诗人,或许当下就要赋诗一首,抒发一番思乡之情!

然而黎池在节日方面,思绪粗得就如那麻绳一般,并没有可抒发感慨的。

不过,在在遥拜京城之后,回到官署宿舍了,黎池想起自己离京前说的话,为自己不能守诺感到有些惭愧。

贞文二十四年三月初一离京之前,黎池与家中妻子徐素说的,是快则一年半载,慢则一两年就能回京。

如今已经是贞文二十六年,再过两个月,他离京就已满两年了。以如今情况来看,定然是不能在三月份就回到京城的。

事实也确是如此,三月份中旬时,来接任黎池的官员,这才到达番禺港。

黎池这个‘南海商贸司代监督‘,与桓茗一起带着御林军,将接任的‘南海商贸司监督‘,客气地迎下船。然后又客气地迎回了商贸司,周到地安排了接任监督,及其随侍人员的住宿问题。

这一路上,两方人马谈笑甚欢。

接任监督姓任,名钟,四十岁出头年纪。任钟的名字,音同‘忠‘,倒是符合他的身份——前内务府副总管之一,是贞文帝的人。海贸司这样赚钱的地方,理该掌握在皇帝手中。

而且,这和个任钟,与‘西域商贸司代监督‘裘严正——同时又是国子监祭酒以及赵俭的岳父,有着弯弯折折的亲戚关系。

那种攀亲戚时,花费一点口水也能够攀上,一表三千里的远亲关系。不过都在京城里,想来也是有往来的。

知道任钟与裘严正的亲戚关系时,黎池管中窥豹,也大概能揣测到一些朝中形势了。

任钟是贞文帝的人,又算半个赵俭的人,于黎池来说,就完全是自己人了。

然而,有些事,即使是同阵营的自己人,也是不能妥协的。

黎池亲自将任钟一行人带到宿舍,又给他们指了洗漱、如厕的沐浴室和洗手间,临走前说到:

“本官深知在水上航行个把月的辛苦,脚一着地,就仿佛整个人都是晃晃悠悠的!现在虽才是正午时分,但任大人你无需顾忌,赶紧去沐浴室洗漱一番,本官这就吩咐火头军做饭,等任大人洗漱完了,就简单吃上一些,再好好睡上一觉!”

任钟想到黎池亲自去码头迎接他,这一路上又很客气有礼,与他素来的温雅君子的名头,真是再符合不过了!

“今日实在是劳烦黎大人了!”任钟是从京城来的,深知黎池虽在外两年,圣宠却是分毫未减。对待黎池时,除开缘于官阶的上级、职位上的前辈的恭敬之外,还有基于圣宠的额外讨好。

“不劳烦,不劳烦。”

“以后交接公务时,也要劳烦黎大人了。烦请黎大人多多指教!”

“好说,好说。”

然而,之后在交接公务这件事情上,黎池的态度并不‘好说‘。

任钟歇过两天之后,就去了官署,与黎池共用一个办公室,摆开了交接公务的架势。

但黎池揣着明白装了半个糊涂,只把一本“南海商贸司新官吏手册”,类似于后世现代企业的新员工手册,拿给了任钟翻看。

任钟觉得稀奇,捧着一本薄薄的手册翻看了两天。本来任钟半天就已看完了,但黎池或许是公务繁忙,没有注意他已经看完,他便愣是看了两天。

接着,黎池又给了任钟一册“考绩、点卯手册”,类似于后世现代企业的绩效与考勤制度的结合体。这本手册,任钟看了三天。

然后,黎池又给了任钟一册“商贸司诸部、诸岗职能”,类似于后世现代企业的人力、行政、销售等部门的部门职能,以及各个岗位的职能。这本手册,任钟又看了三天。

再是“《规章碑》原文抄录本”……

任钟这样看了半个月,时间进入四月份。然而,还没有正式开始交接公务。

任钟终于是忍不住,询问黎池何时开始交接公务。

“任大人这话何意?不是已经在交接公务了?

商贸司是新建的衙门,与早先已有的六部三司等衙门部署不同。在公务处理方面,无法因袭参考之前的,这就需要慢慢学习。交接公务,不是本官一股脑地扔给任大人,就算是交接完毕了的。此种行为,完全是不负责的表现!

若是之后商贸司因此而运转不良,本官虽也要担些微末责任,但吃亏的还是任大人你啊……本官如何能够坑害你?”

任钟:……这样听来,感觉好有道理的样子。

“还有一册‘商贸司实务‘,待任大人看完且看透之后,也就快进入海贸旺季了。到时洋商和大燕商人会陆续到来,彼时本官再领着任大人做上一次,将那册‘实务‘用于实践中,那才算是真正交接妥善了。”

虽交接公务近一个月了,才给任钟看了几册商贸司的制度规章,感觉似乎有些违和……但黎池的行为,又真像是让任钟去掰碎了嚼烂了地学习!

任钟觉得他的问话,似乎有些不识好歹了……“是下官心急鲁莽了,还望黎大人海涵!”

黎大人的妻儿还在京城府中等着他,且一旦回到京城,他就能升入内阁、成为阁臣,想必黎大人定然归心似箭!

如今黎大人却留下来,耐心地与自己交接公务,生怕自己不懂以后办错事。自己却还疑心黎大人,怀疑他故意拖延时间、不与他交接,实是不该!

黎池:“无事,任大人不必在意。”

黎池他确实是在拖延时间,不过不是为给任钟添堵,而是为了献粮的功劳。

让莲花港老农种的红薯,还未收挖。约翰逊男爵答应了帮忙带玉米和棉籽,人也还没到。

若是黎池此时或之前,就与任钟交接完公务,启程回京去了,那红薯、玉米和棉籽,不就不能经他的手献上去了?

红薯、玉米和棉籽,当然不会因为黎池回京去了,就无法运到京城去,主要是无法经过黎池的手献上去。

如此一来,功劳不就没有了?或许也不至于没有黎池的功劳,但肯定会分很大一部分给任钟。

即使黎池与任钟是同一阵营里的人,但献粮这样的功劳,他并不打算让于任钟。

于是,这才有了黎池拖延时间,前一个月就让任钟看规章制度的事。

果然,在任钟看完“南海商贸司实务”之后的第二天,就有一艘洋船驶进了珠江口……

之后就有了第二艘,第三艘,第四艘……不仅是西洋商船,还有大燕商船也陆续到达。

估摸着时节,西洋和大燕商船都已到达得差不多之后,再来看今年的规模,发现较去年增大了约有三分之一。这也是南海商贸司,发展得蒸蒸日上的体现。

依旧是端午节正月初五这天,黎池带着任钟,举行了今年的开市仪式

之后,黎池果真又领着任钟,就南海商贸司内的各项公务,几乎是手把手地教给了任钟各项处理流程和诀窍……

——‘……南海商贸司,一个从古代走到现代的部门,传承下来的不仅是可见的建筑,还有在一代一代管理者之间,传承下来的耐心负责的精神。此种站好最后一班岗的精神,自文正公黎和周开始,传承至今……‘——《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

开市二十多天之后,五月末的时候,黎池已经组织御林军,以及从毕锋武那里借来的兵士,开始收挖十亩红薯了。

约翰逊男爵的商船,才火急火燎地驶进珠江口!

“哦!上帝啊!实在是太惊险了!我只差一点,就不能见到黎大人你了……”

原来约翰逊他们在海上遇见了暴风,同路的本来有三条商船,结果就只有他们幸存了下来。却也损失了十来个水手,船上装的像棉布这类不能浸水的货物,自然也就全毁了。

“……暴风让我们迷失了方向,在茫茫大海上迷航了五十多个日夜后,才终于找到了方向……”

黎池对他们的遭遇,表示了深切同情,并陪他到依约预留下的洋馆中安顿下来,“……你们先安顿下来,再将货物理一理,拣能卖的摆到商馆中去售卖。虽如今开市已有一段时间,不过距离闭市也还早,最后赚得可能不如预想的多,但应该争取保本的。”

“黎大人,您真是一个遵守承诺的人!我们迟到这么久,您还给我们留着洋馆和商馆,实在是太仗义了!

黎大人您这样仗义,我们勒紧裤腰带省着吃,就为给您省下一袋‘金米‘,也是值得了!”

约翰逊所说‘金米‘,就是黎池所认识的玉米。所谓勒紧裤腰带省着吃,才省下的一袋玉米,约有五十斤。

五十斤左右玉米,做种子播种的话,黎池根据前世年少时的经验,估算了一下,一亩地需三四斤需要种子,这些玉米能够种十二三亩地了。

至于约翰逊飘在海上,前途迷航、生死未卜时,还记得勒紧裤腰带,从嘴缝里为黎池省下五十斤玉米?

这件事的真实性,黎池心中是存疑的。恐怕是为能多活一段时间,免得在找到航线靠岸之前饿死在海上,这才勒紧裤腰带节省着吃的。

不过约翰逊给了他五十来斤玉米粒,黎池是真心感谢他。至于那些漂亮话,听一听也就罢了。

除一袋玉米粒外,约翰逊还给了黎池三袋棉籽。因为浸了水,有一些种下去能不能发芽还不一定,不过总有能生芽的,一茬一茬地种上几年,大燕百姓在冬天时,总有能穿上棉袄的保暖的一天的。

花了三天多时间,红薯收挖完毕。

虽这个时代,土豆和红薯都是纯种的,个头都不及后世杂交和转基因过的土豆和红薯大,但在稍微精心侍弄的情况下,收成也还是不错的。

而且相比起来,红薯的产量比之土豆的,又要更高一些,几乎能够翻倍了。

一亩地,能产土豆三千斤左右,能产红薯五六千斤。十亩地红薯,就是五六万斤红薯了。

不过,因为红薯的种植是薯秧扦插种植,其实比切块种植的土豆,货物还要省种子些,所以收挖的五六万斤红薯,不必都运到京城去。

最后出发时,黎池只装船了一万斤。剩余的红薯,给莲花港老农家留下一小部分,一大部分卖给了各地大燕商人。

七月初一,宜出行,诸事皆宜。(为防盗,作话中有正文)

※※※※※※※※※※※※※※※※※※※※

离京两年多的黎池一行人,乘着来时的官船,船上装着一万斤红薯、五十斤玉米和三袋棉籽,在西洋商人、大燕商人和羊城百姓的目送中,驶离了番禺港。

八月初二,一艘离京近两年半的官船,驶进京城运河港口,靠了岸。

作者有话说:

关于红薯和土豆的产量,渣作者不是吹牛,不信你们去百度→_→

喜欢科举出仕(士)请大家收藏:科举出仕(士)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玄幻:开局伴生世界树 路人甲只想暴富(快穿) 截教弟子诸天行 至尊龙帝林霄 异界龙将 你老婆掉了 我的后宫遍布全世界 我的分身是武道天才 禁区修炼十万年,打造最强家族 穿书后我带崩了反派的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