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脖网,看似参考了博客的风格,把论坛做成网站。
但博客从去年开始进入华夏,也只是挂在各大网站上,并没有发展起来。
1993年6月,最古老的博客原型——ncsa的“what'snewpage”网页出现,主要是罗列web上新兴的网站索引,这个页面从93年6月开始,一直更新到1996年6月为止。
1999年,petermerholz以缩略词“blog”来命名博客,成为今天最常用的术语。
从国外博客发展的情况看,许多博主不只是在写网络日记,还经常“开车”。
“开车”也是陈立东发明的网络用语,特指讲黄段子,以及发链接、发动作片资源的行为。
这个年代,歪果仁在网络上开车是非常猛的,基本上都在博客上。
那些博主们把日记写的非常生动,情节描述详细,语言泼辣大胆,如成人小说一般,有时还会发图片上来,让人不敢直视......
以时下国内的环境,博客在华夏不敢走得太远,直到几年后有位“木子美”出来,才掀起了一场波澜。
对这些情况熟知的人猜测,围脖网不用“博客”而是用“围脖”两个字命名,“博主”也被改称“脖主”、大v,大概就是因为陈立东嫌弃国外的博主们没下限。
“围脖”网上线后,这个以自身体验为中心的模式,以“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为口号的网站,立刻得到了广大网民的参与。
首先,围脖上的热点新闻与其它网站不同,它开通了留言功能,留言等于评论。
传统媒体有自己专门评论员队伍,而在围脖上,全体网民都是评论员,大家不论贫富贵贱、职位高低,都可以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赞成还是反对全由我心,当然要是开骂的话,就只能显示一连串的星号了。
比如最近围脖转载了人民网强国论坛上的一篇文章《铁路,你究竟怎么了?》,反映一位旅客春节假期过后返岗,在火车站购票时的遭遇。
这篇文章在原网站反应平平,但偏偏在围脖上出现了围观效应,有的网友留言叙述了自己购票的过程和体验,有人开始提出这样或那样的建议和意见。
这个热搜被铁路部门领导看到了,并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结果也在各大网站进行了公布。
人民网的评论员发帖说:网友的热议引起某部门主要领导的重视,这在网络媒体上还是第一次,这再次证明在论坛、围脖上反映社情民意、实施舆论监督的功能,我们愿以此为良好的开端,同鑫浪、佰渡、围脖等网站携手,与广大网友一起共同搞好网上的舆论监督。
人民网可是官网,它对围脖的肯定,为围脖带上了光环。
以往普通百姓的投诉批评或问题反映能够得到领导的重视往往是靠主流媒体,比如《热点追踪》这样的栏目,而围脖网的热搜有成为一个重要阵地的势头。
因为,围脖热搜有一个非常公平的机制:它有当日、本周、本月热搜排名,能成为“热搜”的话题,唯一看的就是流量,谁被网友们评议留言多,谁就成为热搜。
现在还没有“买热搜”这种现象,即使有,买流量的人也得考虑,需要花多少钱才能让土豪办的网站刷流量。
视频板块也因为一条短视频火起来,这条视频事后被称为“沪市煤气罐”事件。
事件的过程是:在沪市某条街道上,一个商铺的煤气罐因使用不当起火,起火的煤气罐被店主扔到了街道上然后打了119,煤气罐躺在地上,阀门处喷出的熊熊火焰接近两米长,随时有爆炸的危险,而这时一个路过的小伙子冲上去,徒手关掉了阀门,火焰随即消失,免除了一场灾难。
这个情景,被一位旅游者用dv录下来,然后就在附近的网吧,将视频发到了围脖。
煤气罐事件发生半个小时候后,就被亲历者发到了网站,体现了新闻的及时性。
这条视频被列入当日热搜,网友一开始都在称赞那位见义勇为的小伙子,很快就变成关于“煤气罐起火,能直接关阀门吗?”的讨论。
国家消防总局看到这条视频后,紧跟着制作了几条视频发到围脖,视频由消防战士录制,内容就是关于安全使用煤气罐以及煤气罐起火后处置的方法。
消防总局的做法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称赞,再次上了热搜。
这还没完,随后不久,有网友爆料,那位挺身而出、临危不惧、及时关掉“沪市煤气罐”的小伙子被人找到了,他叫宋志刚,本身就是一个消防员。
有好事的网友跑到沪市某消防支队,看到了宋志刚的照片,他在2000年度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照片就被贴在橱窗上。
于是,以宋志刚为代表的消防战士被网友们誉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上了热搜榜单。
国家消防总局随后在围脖上注册了账号,昵称就是自己的名字,然后开始用短视频的方式普及消防救护知识,开始是录制短视频,后来又用上了flash,有心人猛然醒悟,新闻热点可以这么弄,短视频可以这么玩。
正月过后,围脖上还有一个内容慢慢热起来,脖主是“希望工程基金会”。
希望工程是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的一项公益事业,宗旨是建设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基金会的工作人员都是年轻人,这次他们发起了一次行动:去西部,用第一视角直面贫困山区的儿童,一路视频将发到网站,由网友们评出希望小学的选址。
他们在围脖上定期发布视频,视频主题叫做《西行记》。
第一期的视频是集合出发,一群年轻的小伙伴在基金会楼下集合,围着希望工程旗帜合影,然后高喊口号“捐出一份爱心、奉献一片真情,希望工程西部行,出发!”
《西行记》第二弹,发布在五天后,视频地点在蜀省北川县海元村小学,这里是已经建成的“汉龙希望小学”,三层楼的新教室窗明几净,孩子们书声朗朗,操场及配套设施都很不错。
校长介绍说汉龙集团的员工们又捐款10万元,帮助学校建设一座计算机网络教室,率先在全县开设信息技术课。
短短5分钟视频显然是剪辑过的,视频聚焦在校长、教师、孩子们身上。
最后基金会的一位小姐姐才站在镜头前面说:“从大家的眼角眉梢洋溢的笑容,能感觉到希望工程带来的不只是新校舍,还有他们那份对新生活的向往......”
《西行记》第三站,转到了汶川县的秀水镇小学。
这所小学有50名教职员工,近500名学生,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热烈欢迎了希望工程的工作人员。
小学的主教学楼是一栋五层单面结构的建筑,修建于80年代初期,学校校长当然知道希望基金主要是用来建学校的,当工作人员问及建筑的安全情况后,赶紧说当年建校时,请的县建的队伍,都是框架结构,打了地梁和圈梁,楼板用的是预制板。
大伙看完学校后,在一楼的活动室里进行了捐赠活动,由工作人员为20名贫困学生捐赠了学习用具和助学金。
网上的视频也到此为止。
其实,如果只是这些内容,肯定不会有网友过来留言。
关键是希望工程“西行记”这个二十几人的团队中,有位特别人物:东华实业集团董事长的夫人,孙婕。
视频从未介绍参与者的身份职务,孙婕穿得也非常普通:羽绒服、牛仔裤、旅游鞋,跟所有人一样,脖子上围了一条红色的围脖,在人群中也是处于随行者的状态。
但是架不住有心人啊,视频发到第三弹的时候,就有人来希望工程基金会的围脖下打卡。
留言的内容各式各样,有叫姐的,有叫老板娘的,也有称呼孙女士的,好多东华的员工在那起哄架秧子:为老板娘点赞,需要掏钱建学校的话,我割腰子也得干。
这天中午,西部行的队员们被安排回县里吃饭,用餐时孙婕跟陪同的教育局领导说:“我准备继续看看这里的中学,如果可以的话,东华准备把县里的学校全部翻建一遍。”
教育局的领导被弄懵了,还在纳闷:难道这位东华的老板娘在汶山有亲戚?
基金会的同志们也有点纠结,选址建校,应该交给网友们评定,于是在去中学的路上基金会的领队过来善意提醒说:“小婕,如果在汶山投资太集中的话,市里恐怕不好协调,我们对网友也没法交待。”
孙婕微笑着说:“吴部长,第一站来汶山是我要求的,之后的行程我听你安排。
这里的事情会有公司的人接手,不管算不算希望小学,东华都要把这里的学校翻建一遍。
因为东华准备在汶山建矿山办铁厂,这些孩子没准就是东华职工的子弟。”
吴部长讪讪地不再言语,心说:你有钱,你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