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宋烨和太史慈结拜于慈母之前,慈母好不欢喜,对二人说道,“汝二人当如亲兄弟一般,互相扶持,天野年纪稍大,要多多提点子义则个。”
宋烨闻言当然应允,于是对太史慈说道,“我此行本是要去那北海城中投奔孔太守,途中听闻贤弟之事,中道转折来此。此番既已寻得贤弟,何不随我一道前往,也好拼个前途富贵来。”
太史慈本就不愿意待在家中,只因没有门路,所以整日沉醉于弓箭武术之中。此时听闻宋烨有门路可以投靠太守大人,自然是欣喜无比。
“小弟愿往,还望大哥多多提携。”
“哎,自家人何必客气。”宋烨又对慈母说道,“委屈母亲在此等候,待我与二弟到北海安顿下来,再派人来接您过去。”
慈母也是个大家闺秀出身,自然也是十分明事理,“我儿不必担忧,自去闯荡一番事业,只是切记不可违背良心。”
“儿谨记母亲教诲。”宋烨和太史慈同声道。
当天夜里,宋烨住下来,和太史慈住在一个房间里。宋烨知道,自己虽然和太史慈结拜,但那多是由于自己救了他母亲一命,实际上跟自己并没有什么兄弟之情,自己要想办法抓住他。
“子义,不知你对天下怎么看?”宋烨心说你一个未出世的毛头小子,想来也不知道什么天下大势吧。
谁知道太史慈接下来的话让宋烨大吃一惊。
“兄长,当今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各豪强借机壮大,我想不久之后,天下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看来这个太史慈颇有儒将风范啊,宋烨压住心里的惊叹,心说看来我必须得露一手了。
“不曾想子义竟然有如此见识。”宋烨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今天子暗弱,宦官当道,外戚专政,层出不穷,黄巾之乱犹如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此乱之后,大汉天下必定分崩离析。”
讲到此处,宋烨喝了口水继续道,“你我兄弟二人,值此乱世结交,贤弟有万夫之勇,我胸中略有良谋,你我合璧,斩黄巾立战功,若能获一城一县之地,广积粮,高筑墙,网罗天下有能之士,待天下有变,便是你我兄弟二人展翅翱翔之时。”
太史慈听完宋烨的话,心里也是热血澎湃,感觉自己认得大哥果然有点能耐,“大哥果然深谋远虑,我愿意跟随大哥,建立一番功绩!”
“好,我有子义相助,如虎添翼!”二人于是又坐下来讨论天下大势,太史慈越来越吃惊,渐渐的完全被宋烨折服,言语之中透露出死心塌地的信息。
宋烨也是越谈越是喜爱太史慈,心说这么一个有大局观的人,为何当初东吴没有用上呢?难道是这个世界的太史慈不一样?
第二天清晨,二人早早拜别慈母,奔北海而来。
数日之后,二人已到北海地界,遥望北海,只见北海城下旌旗飘扬,黄尘漫天,喊声如雷,无数黄巾军已经将北海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太史慈见状,不知如何是好,“大哥,如今北海城被围,朝不保夕,你看我们将何去何从?”
宋烨心里也很郁闷,心说老子好不容易带着省高官的推荐信找孔融这个市高官混个前程,谁知道刚来还没见着面,这个孔书记就快被人灭了。宋烨知道,这也许是自己的一个机会,如果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杀散这群黄巾军,一定可以得到孔融的青睐。
“子义,你看下面的军士将领如何?”宋烨此时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想法。
“哈哈,一群乌合之众罢了。”太史慈傲然说道。这让宋烨很是满意。
“既如此,我便修书一封,子义你便杀入阵中,挑他四门守将,挫一挫贼军的锐气,然后进入北海,将信交于孔融,只需按信里交待行事,贼军必破矣。”说罢,宋烨拿出纸笔,片刻时间,将书信放在太史慈贴身之处,并嘱咐道,“子义不可勉强,能战则战,不能战则退,来日方长。”
虽然说宋烨对太史慈很是自信,可是另一个世界的不确定性让他依然有些担心。
“大哥放心,就这些人,再来十万也拦不住我!”说罢提枪跨马,扬长而去。
宋烨在山头眺望,只见太史慈从山脚折出,直奔敌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片刻时间就来到东城门下,只一招挑翻敌将,众人见太史慈英勇,主将又死,一个个心生怯意不敢上前。
宋烨只见太史慈挑了东城守将,转向南门而去,不见踪影,心里略有紧张。
太史慈挑了东城守将,直奔南门而来,南门守将纵马出阵,提刀指着太史慈说道,“来将何人,报上名来!”
太史慈闻言,哈哈一笑,“东莱太史慈,贼将,受死!”言罢绰枪直奔贼将而去。
“我乃……”只见那人尚未说完,便已人头落地,惊得众人面如土色,直到太史慈离去仍未发觉。
城墙上众人只见一员小将自东门杀向南门,一路挑将,好不威风,连忙报告太守。北海太守孔融闻言,连忙登上城墙查看。
此时太史慈刚刚杀到西门,只见西门外金篼之下有一人颇为魁梧,头戴赤渍,手持大刀,怒目而视,“来人好大胆,竟然连杀我两员大将!”
“哼,一群鼠辈,也敢妄称大将?”太史慈轻蔑道,“我看你貌似还有些实力,有资格让我知道你的名字!”
“狂妄,让你见识见识我邓茂的厉害!”邓茂舞刀拍马,直取太史慈。
太史慈见了,面不改色,“就让你瞧瞧我太史慈的功夫。”说罢将枪挂在马背,取下背上那张弓,架上三只箭,好一个三日连珠,只听嘭的一声,三只箭呈品字形射向邓茂,那邓茂顿时慌了手脚,不知所措,被一箭正中眉心,一命呜呼。
城墙上孔融见了,暗呼一声好,于是喊道,“壮士何人?快快入城!!”
太史慈看向城墙上,说道,“奉兄长之命特来解北海之围,请大人移驾北门,待小将取了北门守将之首,再入城不迟。”说罢不再理会孔融,径直杀往北门。孔融闻言,也急忙赶往北门而去。
北门的守将已经知道了太史慈连续挑翻东南西三门守将,隐隐料到太史慈必然会往这里赶来,急忙下令撤军五里。
等到太史慈赶到北门的时候,已经没有敌人的踪影了,这倒让太史慈一阵郁闷。
正郁闷间,只见城门大开,孔融亲自出城迎接,“多谢小将军解围,不知将军现居何人账下?”
太史慈闻言,心说我和大哥这不就是来投奔你的吗,可是临走时大哥嘱咐过他,若是孔融问所辖,只说乃徐州刺史陶谦部下即可。
果然,听闻是顶头上司陶谦的人,孔融变得更加恭敬起来,将太史慈迎入城中,设宴相待。
“小将军神勇异常,让我很是敬佩啊。”孔融言语间流露出招募之意。
太史慈又岂能不知,只能装作不知道的样子,喝下杯中的酒,从怀里掏出宋烨所写的信,“孔太守,此乃家兄亲笔信,让我交给太守,说是里面有破敌之策。”
孔融闻言,双手接过来信,连忙打开。看完信后,抚掌大赞,“妙哉!不知尊兄乃何人,竟能想出如此妙计。”说罢将书信交给太史慈。
太史慈接过书信,只见信中写道:
太守亲启,今令子义单骑闯阵,挑战四门,敌兵势必胆怯后退。然不可持久,敌兵必然返回。太守只需在敌人撤军以后,迅速在城外布置硫磺硝酸,待敌人返回以后,深夜放火,敌军必破!
“果然妙计,难怪大哥让我不必急于入城。”太史慈越发敬佩宋烨。于是对孔融说道,“太守大人,事不宜迟,请尽快行动。”
孔融也知道事情紧急,立刻让属下发动群众,布置硫磺硝酸。
忙碌了一个下午,终于布置好了一切,期间孔融好几次都怀疑黄巾是不是会回来,每次都被太史慈坚定的言辞说服。
果然,第二天一早,敌军又把北海围了个水泄不通,接到通报的孔融急忙和太史慈来到城墙上观望。
只见西门口敌军阵营帅旗上大书“人公将军”四个大字,原来张梁听闻北海大败,而且只是被一个人打败了,怒火中烧,亲自领兵杀奔过来。
“孔融老儿,我限你三天之内开城投降,否则城破之时,鸡犬不留!”张梁在城墙下面高声喊道。
孔融闻言,面色难看,对太史慈说道,“没想到人公将军竟然亲自来此,看来他是胸有成竹了啊。”
“哼,我观张梁与其军士,尽皆草莽,无我一合之将,太守尽管放心,待今夜入夜,一把火便可烧尽。届时末将为太守取其首级,进献账下。”太史慈说道。
孔融大喜,遂不理城外张梁,自与太史慈回府等待。
尚在山头观望的宋烨,只见黄巾军去而复返,又见守城将士出城设伏,自知计策已成,于是便静待时机,只是他不知道,张梁竟然亲自来了。
这将是他飞黄腾达的敲门砖,问路石!
邓茂本是程志远副将,领兵进犯涿郡时为张飞所杀。是个虚构人物。文中很多人物出现跟我们熟知的所不一样,这也正应了前文所说不同时空所发生的不尽相同。人物也不尽相同。后面再出现这种情况我就不再挨个解释人物的事情了,诸位看官见谅。
(本章完)<>